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即将迎来建所60周年,也是我在原医所工作的第12个年份。历经近60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几辈原医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原医所已经发展成为集科研、临床、信息和科技开发为一体、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核医学研究基地。
2007年7月,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我有幸加入原医所生物技术部。生物技术部是一个从事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部门,部门脱胎于生产放免试剂盒的应用二部。在2000年左右,由于新的非放射性体外分析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的关键技术的突破,生物技术部得到了新生。
2007年加入生物技术部时,正是部门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搬迁进入新生产场地的时期。正式入职后,第一个岗位是检测和生产。检测和生产岗位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但对我尽快熟悉部门的技术原理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能够尽快掌握技术,白天我认真专研,有不懂的地方就向部门前辈请教;晚上利用书籍和网络认真阅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术后部门领导又安排我进行tPSA检测试剂盒(TRFIA)的开发注册工作,从中我掌握了一个产品从想法到生产这个过程需要完成的开发步骤,也让我了解到一个科研成果转变为产品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这同时部门领导带领大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试剂盒研发工作,至2008年,部门累计完成产品研发约30余项。
随着部门的发展,部门可销售的产品日益增多,到了2010年已拥有产品注册证约10张。这时销售成为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也由此进入了销售岗位。由于个人性格偏内向,刚开始接触销售工作时感觉很不适应。为了做好销售工作,我在与人(客户和代理商)交往中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项(内向),想办法发挥我的长项(细致耐心),想尽一切办法做好销售工作、服务好代理商和客户,平衡好部门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在空闲时,看一些销售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工作中尽心对待每一件事,先后担任了销售后勤、技术支持、销售总监等销售相关工作。在近12年的工作经历中,销售工作占主要时间。在销售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也是我在销售工作中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在做好领导安排的业务工作之外,还需要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由于生物技术部的业务工作比较繁重,科研工作只能在工作空闲时(主要是晚上或休息日)进行。为了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在实验中我提高效率,在家中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文献、撰写文章。通过努力和坚持,十多年来共发表文章9篇(其中3篇SCI),主持项目2项,第一发明人专利2项,与同事共同努力获得了9项奖项(其中省部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3项,省医学技术进步奖2项),并在2017年通过了副研究员职称评审。
伴随着个人的成长,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部门也得到了发展:从2007年的不到100万销售额,发展至2017年的超1800万销售额;从最少1个人发展为近30人;产品注册证从1张增加到17张;从单一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平台发展为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磁微粒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和时间分辨免疫层析技术等多个技术平台;2010年来共获得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4项、厅市级课题12项),共获得各类奖项共计22项(其中省部级奖项8项,市级奖项6项,省医学技术进步奖8项);部门累计发表文章共计百余篇。
2017年7月底,由于岗位调整,我担任了生物技术部的负责人。这也是我与生物技术部所有人员共奋进的一个新起点。作为生物技术部的负责人,我时刻牢记“负责人是对生物技术部所有人员的一份责任”,“怎么发展好生物技术部”成了我需要不断去思考的问题。这时期,生物技术部在生产销售业务和科研上都存在机遇与挑战。在生产销售业务上,需要不断开发适合部门特点和市场变化的新产品,打造销售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在科研上,免疫检测的应用和产业化研究是部门强项,基础研究则是薄弱环节,需要引进人才,进行优势互补,提高整个部门的科研水平。
在新时期新起点上,我将与生物技术部的所有人员共同努力,与原医所共奋进,打造高效优秀团队,无惧前路,砥砺前行,将体外诊断试剂做好做强。(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