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经了一个甲子的风雨寒暑,原医所即将迎来他60岁的生日。或许60年的时光,在茫茫宇宙中只是稍众即逝的流星,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浪花一朵。然而,60年的光阴,对于原医所的人来说,却走过了一段曲折与光明相伴,欢笑与泪水同在的漫长道路。六十年风雨沧桑,六十载征程跋涉,几代人开创进取,团结合作,无私奉献,实现了原医所一次又一次跨越式腾飞。展望未来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有足够理由为原医所的光辉历史而自豪,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推动原医所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不知不觉,我已在原医所工作了15年,从啥也不懂的愣头青成长为卫生拔尖人才。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所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我会永远铭记入职第一个月在所里的工作生活,与前辈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核医学发展的艰辛。那时,全国仅有272台SPECT,常用核素仅为99mTc和125/131I 。此外,还有3H。由于核素的特殊性,对3H标记的药物进行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必须使用液闪仪测定。为此,必须将组织样品剪碎,加热消化然后再加入闪烁液进行放射性活度测定。做完实验后,还要即时清洗试剂瓶以便后续研究使用。实验结束,还要抓紧时间处理实验数据。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PET在当时还是稀罕物,满打满算,全国拥有的PET数不超过20台。更不用提回旋加速器,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宝贝。我还记得,为了获取18F,大冬天提前一天住宿南京,然后一大早去军区总院取货,然后加速往单位赶,回来后来不及吃中饭,小心翼翼地使用,生怕出现差错而浪费。
过去十年,全国核医学行业发展迅速。仅PET数量就是15年前的10倍以上,所使用的核素从99mTc和125/131I单光子显像核素扩展至18F、68Ga、89Zr等新型正电子显像核素。除了临床用PET显像外,小动物显像设备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21套小动物成像设备,包括PET及PET/CT18台,SPECT/CT1台,PET/MRI1台,光声设备1台。这些设备为核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这股春风推动,本人所在分子影像中心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共获得 40余项国家和省级项目,发表139篇论文,其中SCI论文 71 篇,中心也获得了江苏省卫计委核医学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当然在这些成就背后,是科研人的默默付出。“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每一份成绩的取得是大家用无数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换来得。“白加黑”、“7×24小时”已经深深烙在每个人的心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春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的日子里,我坚信有多少风风雨雨,就有多少携手同心;经历过多少崎岖坎坷,就教会我多少执着坚定。原医所,是我再次成长的舞台,是我寄托心灵的家园。人生的道路是在逆流中前进,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布满荆棘不进则退。
最后,祝愿我们的原医所在以后的发展中,乘风破浪,与时代共进,再创辉煌。(徐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