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春华秋实,60年风雨载程。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发展的步伐毫不疲倦,历经60年的风雨、辉煌,原医所跟着改革的步伐一路披荆斩棘,从当初仅有6名员工的市级研究所,发展成为集科研、临床、信息和科技开发于一体、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核医学研究基地、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核医学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和无锡市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
虽然我不曾经历,但是不难想象,昔日的青年如今已成长为原医所发展的骨干力量,从刚入所的懵懂,到工作时的专注;从刻苦钻研文献,到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从形式多样的党工团活动,到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从食堂悉心准备的美食,到工会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这片热土上,一批批年轻人正在接过老一辈人“手中的枪”,继承老一辈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科研精神,为原医所的不断进步奉献着自己一生。
两年前,青涩的我初入社会,虽然仅仅两年,但我见证了原医所很多历史性的发展:征用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土地,拟建造新的科研大楼,为原医所未来五至十年的长足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的化学类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38.618)上发表综述,且被选为封面文章;江原医院制定并遵照等级医院创建规划进一步推进创建进程;生物技术部则在原本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科研开发的平台上,新增检测仪器开发项目。这些令人引以为傲的成绩都是全体江原人贡献智慧、挥洒汗水的果实!
在原医所的两年时间里,我与原医所一起成长,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也领悟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幸能够进入生物技术部,在前辈的带领下,通过熟悉部门研究方向和业务领域,我对科技开发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艺作为我的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专业知识,还传授经验方法。还记得她耐心的教导我每一个细节,使我明白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还记得由于我的一个失误,下班后她依旧陪着我重新再做一次;还记得她总是会鼓励我多看文献,试着写文章,用她的经验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抗原抗体的标记以及新项目开发的相关工作,能力的提升是对自己的努力和领导同事的信任最好的回报,在同事的帮助下,获得了所2017年度所青年基金的立项,撰写一篇摘要投稿第十一次核医学会议并刊登,撰写一篇文章投稿实用医学杂志。虽然现在的工作更多的偏向于财务与行政,但我会更努力地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除此之外,原医所更给了我去组织人事科学习的机会,虽然时间只有短短数月,但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我努力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回顾这阶段的工作经历,学到了许多工作的经验、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执着,之前以为行政工作不会有多么忙,到这里才发现从材料的撰写到日常的考勤,从人员的招聘到工资的核算等等,每一项工作背后都需要投入十分的精力,这让我觉得我们年轻人不能过的太清闲。这阶段的工作经历,让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前辈们的工作精神,积累工作经验,改掉身上懒散的毛病,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好、做细,我将用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给与我帮助、关心的领导和同事。
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与支持下,我也有幸成为原医所团组织中的一员,在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我很快便融入进原医所这个大家庭。每一位青年都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团结互助,用心进取,共同进步。自从担任生物技术部青年文明号号长,很多工作都是陌生的,而部门又处于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关键时期,其中的困难一度使得我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想到《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面的故事,人生只有勇于尝试改变和突破才会更加精彩,于是我从零开始,了解基本情况,准备素材,整理材料,撰写台账,最终部门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参加省级青年文明号的评选。而我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获得了2017年度无锡市卫计委优秀共青团员,我将不断摸索工作规律,凝练工作特色,争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自己从一张白纸到今天的成长,有痛苦的跌伤,也有欣喜的成功,原医所就是我成长的起点,我将在未来的60年里与原医所共发展,共进步!(韩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