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我刚从南通医学院毕业,带着如火的青春,带着美好的梦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人生第二个“家”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我已到江原医院城中内科工作10年了。在这短短的10年里,我有幸与城中内科共同成长与发展。这10年用青春和汗水见证着我们医院、科室的发展,有着太多的难忘、感动,收获着骄傲和自豪。
记得我刚进医院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男孩,虽然在大学里读了5年的临床专业,但真正投身到临床实践却是大相径庭,我不得不从零开始,跟着前辈们认真学习临床知识。医学专业又跟其他专业不同,我们每天面对和疾病作斗争的患者,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是一名临床医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好在医院有良好的老带新传统,带教我的是张春华副主任医师,他耐心的教导,指导我腹穿、导尿、心肺复苏等临床操作,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什么是库欣综合症,什么是甲亢周期性软瘫,以及一些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在病房的工作中,会碰到形形色色的病人,碰到不同性格的患者,沟通的方式也要不同,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我清楚的记得那是2009年的夏天,张主任在门诊上收了一个糖尿病患者,中年女性,1型糖尿病10年,胰岛功能极差,早晚注射预混胰岛素,血糖很“脆”,波动极大。除了“刁钻”的病情,患者本人也很会给我出难题,她经济条件不好且没有医保,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我很穷,我的住院时间只有1周”;第二句话是:“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类似物很贵,我用不起”。这意味着,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一个方案:用人胰岛素,进行四针强化治疗。经过对全天血糖的监测,我发现其血糖规律为“两头高,中间低”,也就是说睡前到清晨血糖高、白天血糖偏低,这让我很纳闷。我给她每天调整2次胰岛素剂量,可3天后血糖控制依然没有起色。后来,夜班护士告诉我病人在睡前加餐了,我才明白过来,真有些恨铁不成钢刚,心想着“血糖都这样了还不好好配合治疗,还要乱吃东西”,于是我有些气愤地告诉病人:“不管住嘴巴,再高明的医生对你也无能为力!”可病人不仅矢口否认睡前加餐,还和我有了隔阂,甚至说要向医务科投诉我态度不好。后来一次主任查房时,我们刚走进病房,正好撞见病人在吃饼干。我刚想批评她,主任却先我一步:“饮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这好比盖房子要打好地基,地基不牢,房子就是豆腐渣工程!”。说完,我们都笑起来,病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2天后,病人的血糖逐渐达标了。通过这次事件我感悟到:和病人讲医学道理时,不能直来直往,要多打比方,让他们易于接受,如果再有点幽默细胞就更好了。
像这样的小事在我的身边还有很多,就是在这样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故事里我成长了起来。从一名新职工变成了老职工,从一名住院医师变成了一名主治医师,2016年5月,因岗位变动,我被安排在门诊,有很长一段时间跟随包院长出门诊。包院长从事内分泌疾病30余年,特别是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上具有较高的造诣,在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专家年门诊量超过2万例,病员涉及全国近30个省市,可以说他有很庞大的“粉丝团”。 每周二包院长的专家门诊日是我们城中部就诊人数最多的一天,在他身边学习之后我发现,包院长不仅用精准有效的诊治增强患者的依从,而且还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患者心悦诚服。于是,我也在门诊服务中努力学习这一点,在每个病人来就诊时,不仅会先观察病人的脖子、眼睛等甲状腺疾病的特征以准确诊断,而且尽力、耐心、热情地为患者解释病情,为患者排忧解难。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我们感恩原医所,因为原医所孕育我们成长,让我们慢慢成熟。十年来,我学会了很多,但还远远不够,还不能跟上医院前进的步伐,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将需更努力,付出更多的汗水,为医院的发展多做贡献。(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