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杨敏研究员、严骏杰副研究员团队在脂肪族聚酰胺的聚合诱导荧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新成果以“Uncovering Divergent Fluorescence of Aliphatic Polyamides: Synthesis, Dual Polymerization-Induced Emissions, and Organelle-Specific Imaging”为题,于9月2日通过中科院工程1区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3.273)在线发表。
(文章摘要)
该研究项目关注于酰胺——这一构建脂肪族聚酰胺、肽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同时也是一种非典型性荧光团(luminogen)——尝试在脂肪族聚酰胺研究体系中,对具有相似结构和组成的脂肪族聚酰胺却呈现出不同荧光特征这一现象进行内在原因的探索。
(论文主题示意图)
研究团队通过硫代内酯化学构建了多个酰胺类别、分布和化学环境可调的脂肪族聚酰胺,多种分子间/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赋予了其有别于聚集诱导发光(AIE)的聚合诱导发光 (PIE)现象。
该研究不仅解析了脂肪族聚酰胺中荧光多样性的潜在原因,也丰富了脂肪族聚酰胺的合成途径,为开发新型脂肪族荧光聚合物提供了新方法,同时,通过改变酰胺间或与环境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实现了对脂肪族聚酰胺非典型性荧光(NTIL)的调节,对现有NTIL理论的补充和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硫代内酯化学制备脂肪族荧光聚酰胺及光物理表征)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我所严骏杰副研究员和王辛宇副研究员,严骏杰副研究员和杨敏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内容来源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2142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dhdf4x7R2YoEZ